咨詢熱線: 400-635-0567
印制電路板(PCB)作為電子設備的核心載體,其質量直接影響產品性能和可靠性。在PCB制造過程中,常規檢測項目貫穿原材料驗收、生產過程監控到成品檢驗全流程。這些檢測通過物理、化學、電氣等多種技術手段,確保電路板的導通性、絕緣性、耐久性等關鍵指標符合設計要求。隨著電子產品向高密度化發展,檢測精度要求已從毫米級提升至微米級,檢測技術也隨之迭代升級。
PCB檢測適用于三大應用場景:1)生產質量管控,涵蓋基材進料檢驗、蝕刻線路檢測、阻焊層質量驗證等生產環節;2)來料驗收檢測,針對外購PCB進行的批次抽樣檢驗;3)故障分析檢測,用于產品失效時的根本原因追溯。特別是對5G通信設備、汽車電子、醫療設備等可靠性要求嚴苛的領域,檢測項目覆蓋率需達到100%。
通過光學手段檢查線路完整性,包含線寬公差(±10%)、間距尺寸(最小0.1mm)、孔位偏移量(≤0.05mm)等指標。重點檢測開路、短路、銅箔脫落等顯性缺陷,使用10倍放大鏡或AOI設備進行微米級測量。阻焊層檢測需驗證覆蓋完整性,要求油墨厚度控制在15-35μm區間。
包含導通測試(電阻值<50mΩ)、絕緣電阻(>100MΩ@500VDC)、耐壓強度(1000VAC/分鐘不擊穿)等關鍵參數。阻抗測試要求特性阻抗偏差<±10%,高速信號線路需進行TDR時域反射分析。測試電壓需根據板厚分級設定,0.8mm板厚對應測試電壓500V,每增加0.1mm電壓提升100V。
孔金屬化質量通過切片分析,要求孔壁銅厚≥25μm,無裂縫或空洞。采用熱應力測試(288℃焊錫浸泡10秒,3次循環)評估鍍層結合力。層間對準度使用X射線檢測儀測量,多層板層偏需<0.075mm。介質厚度測量精度需達±3μm,采用激光測厚儀進行非接觸式檢測。
包含溫度循環(-55℃~125℃/100次)、濕熱老化(85℃/85%RH/168h)、鹽霧試驗(5%NaCl/48h)等加速老化測試。經過環境試驗后,要求電路板絕緣電阻保持率>80%,表面無腐蝕或起泡現象。振動測試模擬運輸環境,執行頻率5-500Hz掃描,振幅1.5mm,持續90分鐘。
使用離子色譜儀檢測殘留離子濃度,Cl?、Na?含量需<1.5μg/cm²。表面潔凈度通過溶劑萃取法測定,污染物總量應<10μg/cm²。焊盤可焊性采用潤濕平衡法測試,要求潤濕時間<2秒,潤濕力>200μN/mm。
采用高分辨率CCD相機(500萬像素以上)進行圖像比對,檢測速度達20cm²/s。配備環形LED光源和同軸光系統,可識別10μm級缺陷。最新設備集成AI算法,誤報率從30%降至5%以下。
四軸聯動測試系統,最小測試間距0.2mm,具備500V高壓測試能力。采用多點矩陣掃描技術,測試效率達3000點/分鐘。支持動態阻抗測試,頻率范圍覆蓋1MHz-3GHz。
微焦點X射線源(5μm焦點尺寸)配合平板探測器,可解析0.05mm的BGA焊球缺陷。分層掃描功能支持三維CT重建,層厚分辨率1μm,特別適用于檢測埋孔和盲孔結構。
測量PCB的CTE(熱膨脹系數),溫度范圍-150℃~600℃,精度±0.1ppm/℃。通過三點彎曲法測定材料Tg點,數據采集頻率100Hz,可精確捕捉玻璃化轉變過程。
隨著檢測技術從人工目檢發展到智能檢測系統,PCB質量控制進入數據驅動的新階段。當前檢測設備的測量精度已達到亞微米級,檢測項目也從單一性能驗證轉向多維可靠性評估。未來,隨著AI視覺檢測、太赫茲無損檢測等新技術的應用,PCB檢測將實現更高程度的智能化和預見性質量控制。
GB/T 12629-1990 限定燃燒性的薄覆銅箔環氧玻璃布層壓板(制造多層印制線路板用)
ANSI/UL 796-2016 印制線路板的安全性標準
IEC 62326-20-2016 印制電路板.第20部分:高亮度LEDs用印刷線路板
YS/T 1039-2015 撓性印制線路板用壓延銅箔
ANSI/UL 796-2013 印制線路板的安全性標準
ANSI/UL 796-2012 印制線路板的安全標準
材料的燃燒性,又稱阻燃性,自熄性耐燃性,難燃性,耐火性,可燃性等燃燒性是評定材料具有何種耐抗燃燒的能力。燃性材料樣品以符合要求的火焰點燃,經規定的時間移去火焰,根據試樣燃燒的程度來評定燃燒性等級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