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詢熱線: 400-635-0567
支原體(Mycoplasma)是一類無細胞壁、能夠自我復制的最小原核微生物,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及動植物體內。由于其體積微小(直徑通常為0.2~0.3 μm)且缺乏細胞壁,支原體難以通過常規過濾或抗生素(如青霉素)清除,易污染生物制品、細胞培養體系,并引發人類和動物感染性疾病。例如,肺炎支原體(Mycoplasma pneumoniae)是社區獲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體,而生殖支原體(Mycoplasma genitalium)則與泌尿生殖系統感染相關。因此,支原體檢測在臨床診斷、生物制藥質量控制、細胞培養安全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。
支原體檢測技術主要應用于以下場景:
支原體檢測的核心項目包括以下幾類:
培養法檢測 通過將樣本接種于專用液體或固體培養基(如SP-4培養基),觀察支原體的生長情況。該方法特異性高,但耗時較長(需2~4周),且部分支原體難以體外培養。
PCR檢測(聚合酶鏈式反應) 針對支原體特異性基因(如16S rRNA基因、gap基因)設計引物,通過核酸擴增技術快速檢測樣本中的支原體DNA。具有靈敏度高(可檢測至10 copies/μL)、耗時短(4~6小時)的優點,但需嚴格防止交叉污染。
熒光定量PCR(qPCR) 在常規PCR基礎上引入熒光探針,可實時監測擴增過程并定量分析支原體載量,適用于動態監測感染進程或污染程度。
酶聯免疫吸附試驗(ELISA) 檢測血清中支原體特異性抗體(如IgM、IgG),用于臨床感染篩查。其操作簡便,但窗口期可能漏檢早期感染。
DNA熒光染色法 利用Hoechst 33258等熒光染料標記支原體DNA,通過顯微鏡觀察細胞培養物中的支原體污染。該方法快速直觀,但靈敏度較低,需結合其他方法驗證。
支原體檢測需遵循國內外權威標準以確保結果可靠性,主要包括:
中國藥典(2020版)通則3301 《生物制品支原體檢查法》,規定生物制品中支原體污染的培養法和指示細胞培養法。
USP <63> Mycoplasma Tests,美國藥典中關于細胞培養物及生物制品支原體檢測的標準流程。
ISO 17025:2017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etence of testing and calibration laboratories,規范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。
EP 2.6.7 European Pharmacopoeia 中關于支原體檢測的指南,強調PCR方法的驗證要求。
培養法
PCR/qPCR
ELISA
DNA熒光染色法
當前支原體檢測仍面臨部分挑戰:培養法周期長、PCR法假陽性風險、ELISA抗體交叉反應等。未來發展方向包括:
支原體檢測技術的精準性和效率直接影響疾病診療、生物制品安全及科研數據可靠性。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進步,檢測方法正朝著高通量、自動化的方向發展。實驗室應根據具體需求選擇適宜方法,并嚴格遵循標準化流程,以確保檢測結果的科學性與可重復性。
GB/T 35909-2018 豬肺炎支原體PCR檢測方法
GB/T 34728-2017 無乳支原體PCR檢測方法
GB/T 14926.8-2001 實驗動物 支原體檢測方法
DB37/T 4049—2020 種雞雞毒支原體和滑液囊支原體病凈化技術規范
DB34/T 3642-2020 雞滑液囊支原體LAMP快速檢測技術規程
DB50/T 1006-2020 牛肺炎支原體抗體檢測方法
DB
支原體有包括肺炎支原體,人型支原體、解脲支原體,以及生殖器支原體等四種。支原體是一種微生物,常寄居在人體各處,其中多居于女性陰道及子宮頸內,在發生性接觸后轉移到男性泌尿、生殖系統內。一般情況下男性攜帶支原體不會引發病癥,但會出現尿頻、尿急和膿性分泌物等急性癥狀。這種病癥雖屬無特殊癥狀,慢性感染卻會導致不育。
1.在線或電話咨詢,溝通檢測項目;
2.寄送樣品,確認實驗方案;
3.簽署保密協議,支付檢測費用;